數字中國建設邁出新的堅實步伐,政法智能化建設正在不斷推向深入。河北政法機關主動作為、積極探索,不斷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政法工作實踐創新融合,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政法工作注入新動能、開辟新境界,推動政法工作現代化的步伐日益加快……
“請問怎么辦理護照?”6月4日,在河北張家口市政務服務中心二樓,市民王先生正在咨詢。回應王先生的不是窗口民警,而是屏幕上一身警服的動漫形象“張小警”。它不僅詳盡解答辦理流程,對話框下方還“貼心”彈出關聯問題:“護照辦理費用多少?”“橋東出入境大廳地址電話?”手指輕點,答案立現。
“張小警”是張家口公安AI矩陣的“窗口形象代言人”。依托大模型技術,張家口市公安局已開發出覆蓋政務服務、案件偵查、風險預警等領域的400余個智慧警務場景,一個名為“張警官”的人工智能體正在重塑警務模式。
政務服務:精準回答“指尖問”
走進張家口市車管所,“張小警”同樣在崗。它不僅能精準回答車駕管業務咨詢,更擔綱智能導辦重任。當群眾提問時,“張小警”不僅能聽懂語言,更能結合3522條精準問答與動態推理能力,生成個性化辦事指南和材料清單。目前,在市政務大廳和市車管所布設的智能交互機,回答準確度達99.8%。
“張小警”同時在202個戶籍派出所實現應用。“有效避免群眾‘多跑路’‘折返跑’是核心目標。”張家口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此,該局綜合考慮業務類型、服務場景、受眾群體等因素,科學劃分知識模塊,組織相關警種采集政務事項問答數據,涵蓋業務辦理指南、政策解讀、業務辦理點位以及特殊情況處理辦法等。通過搭建可視化UI界面,“張小警”實現AI人機語音交互,橫向覆蓋車駕管、人口、治安、出入境、網安、禁毒、巡警等領域高頻政務服務事項7類192項,縱向建立3522條精準問答,支持動態推理。
“政務窗口AI智能導辦”助手同步上線公安網與互聯網,全面開放窗口單位應用權限,民警與群眾共享便利。民警處理業務遇到疑問時,只需輸入關鍵詞,該助手即刻推送精準指引,實現業務辦理“一鍵通曉”。目前,該助手互聯網端訪問量13.6萬余次,公安網端訪問量8.9萬余次。
案件辦理:AI搭檔助辦案提速
“張警官”的“戰場”遠不止服務窗口。在懷來縣公安局沙城鐵路南派出所,民警楊志遠把它比作“經驗豐富的老搭檔”:“復雜案件筆錄人工審查需數小時,‘張警官’壓縮至分鐘級,分析也更全面精準。”
“張警官”在交管領域也大有用場。針對隱患車輛上路行駛發現困難的問題,張家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研發重點隱患車輛分析智能體,主要核查上路行駛的未年檢和注銷車輛。利用大模型自然語言理解能力查詢數據庫中車輛狀態為未年檢和注銷的車輛信息,并自動調取上路行駛的車輛信息,給出攔截建議。
今年5月,“張警官”分析出車牌號為“冀G2***W”的注銷車輛常在轄區活動,四大隊據此精準布控,僅3天就成功查獲這輛套牌車,駕駛員被處罰。據統計,“張警官”人工智能體已預警23輛隱患車輛,成功攔截18輛。
此外,張家口交警部門依托該智能體,對嫌疑黑校車進行分析,有關大隊根據該智能體反饋結果開展轄區內嫌疑黑校車的篩查工作,對嫌疑黑校車進行了有效攔截。
“發生交通事故后,該智能體在事故定性、責任劃分上,第一時間提供準確的法律依據。”張家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民警介紹,它第一時間為交警提供參考,提高了現場處置效率。
在反詐戰場,“張警官”更化身“財產安全衛士”,助力警方精準勸阻止損。
4月1日17時許,張家口某銀行工作人員將客戶程某取現26萬元的信息錄入智能體時觸發風險提示,提示該客戶已于3月31日取現30萬元。銀行工作人員警覺后在詢問程某時發現異常,遂聯系市公安局反詐中心。反詐中心第一時間與明德南派出所民警出警勸阻,到達現場后發現程某遭遇冒充公檢法類詐騙。經過耐心勸阻,程某將已取走的30萬元存入銀行,56萬元資金被成功攔截。
人才筑基:讓“最強大腦”深度賦能
推動大模型快速實現警務領域實戰應用,離不開人才的有力支撐。張家口市公安局近年來持續開展科技練兵,打造“應用能手—創新工匠—領軍專家”梯隊,更以“英雄榜”“數據工匠大賽”“警務創新大賽”激發活力。
“張警官”的實戰能力背后,是一套強力人才支撐體系。張家口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張警官”的研發凝聚了全局智慧。為推動“張警官”人工智能體落地,該局從人才庫中選拔54名懂技術、懂業務的民警,專門組建“駱駝戰隊”開展集中研發。該戰隊攻克了數十項技術難題,歷時46天發布了“張警官”人工智能體1.0版,又用2個多月完成從1.0到3.0版本的升級。
技術必須扎根實戰土壤。“張警官”深度結合警務需求,推出“問、辦、偵、索”四大應用體系。在測試期間,戰隊成員深入主城區派出所,反復征求意見,反復測試調優,修改知識庫,較好地建立知識庫動態更新機制,確保該人工智能體“源于實戰,適用基層”。
夜幕降臨,張家口的街頭警燈閃爍。在警力守護平安的同時,一個名為“張警官”的“數字警探”正以超強計算力,在數據的洪流中抽絲剝繭、預判風險。當人工智能深度融入警務血脈,科技不僅讓服務觸手可及,更將正義的響應速度提升至全新量級——這或許就是智慧警務為“人民公安”四字寫下的未來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