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證機構怎樣更好服務企業?”“公證能為企業做什么?”“企業現在急需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帶著這些問題,遼寧省各公證處不斷改進服務措施,優化服務模式,通過設立專門窗口、建立聯絡點、組建服務團等方式,讓公證服務真正實現“零距離”。
省公證處公證員為企業解答疑問
“綠色通道”
解企業燃眉之急
“當時真是非常著急。”回憶起今年春節前的那次公證,大連中遠海運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記憶猶新。公司急需辦理印鑒公證,但臨近春節,時間緊迫。“我們上午打電話咨詢,下午公證員就帶著設備上門了。”在公證處專門開辟的“綠色通道”支持下,當天就拿到了公證書。
遼寧省公證處有關負責人介紹,各公證處開通涉企辦證“綠色通道”,設置專門辦證窗口,安排公證員“一對一”全程跟蹤服務,優先、優惠受理國家、省、市、縣重點項目公證,做到當日受理、及時辦理、快速出證。推出“容缺辦”“上門辦”“隨時辦”等便民舉措,滿足金融機構和企業的公證需求,實現“公證不打烊、服務不停歇”。
建立聯絡點
架起“連心橋”
在朝陽市雙塔區司法局燕北司法所,前來咨詢的某企業負責人李先生說:“以前辦公證得跑好幾趟,現在司法所就有聯絡站,太方便了!”他指著墻上的公證服務公示牌說,“打個電話就能預約上門服務。”
朝陽公證處負責人介紹道:“我們已經與轄區內燕北街道、凌鳳街道等12家司法所聯合建立公證法律服務聯絡站,安排專人與各街道對接,定期走訪回訪,完善走訪記錄。向司法所提供公證知識手冊,并留存公證員聯系方式,為企業及個人提供24小時免費公證法律咨詢服務。”
據統計,朝陽公證處此項工作開展以來,已發放利企便民服務指南1000余本,通過電話解答企業咨詢近200人次,內容涵蓋公司章程修訂、土地承包合同、證據保全等6大類公證業務,免費上門服務5次。
法律服務團
當好“參謀員”
“多虧了法律援助中心和公證處的幫助!”在沈陽市蘇家屯區,某食品有限公司員工王大姐激動地說。今年3月,該公司因集團內部調整停工停產,員工就解除勞動關系及經濟補償問題與公司協商未果。蘇家屯區司法局組建包括律師、公證員等人員在內的法律服務團,深入企業了解情況,并采取“容缺受理”“一對一”服務模式,當日全部受理完畢。7月初,仲裁裁決企業支付126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目前,企業已開始履行支付程序,員工們對結果非常滿意。
遼寧省公證處有關負責人表示,組建公證優化營商環境法律服務團,深入企業了解其在股東會議、知識產權保護、股份轉讓、經濟合同、債權債務處理、提存及證據保全等方面的公證需求,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從“企業跑”到“公證跑”,從“坐等辦”到“上門辦”,遼寧公證機構正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零距離”服務的真諦。正如一位企業負責人所說:“這樣的公證服務,既貼心又暖心!”
點評
一紙公證書的“位移之變”,丈量出遼寧法治化營商環境升級的刻度。從企業奔波于公證處,到公證員帶著設備叩響企業大門;從“坐等審批”到“上門問需”——這場由“腳力”驅動的服務革命,正在重新定義公共服務的溫度與效能。
“綠色通道”破解燃眉之急,“聯絡站點”打通“最后一公里”,“法律參謀”前置風險防控,遼寧公證系統以三重變革勾勒出服務型政府的實踐圖譜。
最優營商環境,在于政務鏈條的每一次俯身。當公共服務學會“搶跑”,企業發展的油門才能踩得更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