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證服務傳遞指尖溫情,人民調解紓解鄰里愁緒,普法宣傳浸潤市井煙火……在遼寧朝陽,這些在基層沃土中生長的鮮活故事,既是黨建引領迸發磅礴力量的生動注腳,更是司法行政服務貼著民心走、暖到心坎里的真實寫照。
姜云麗(右)為社區老人送去反詐宣傳冊
讓臥床老人圓了心愿
“我這身子動不了,遺囑的事可咋整?”前不久,朝陽市公證處的電話里傳來82歲陳爺爺焦急的聲音。老人因中風臥床多日,心里一直惦記著要把房產留給照顧自己多年的孫女,可這身子骨實在沒法到公證處現場辦理。
“群眾有難處,咱黨員就得往前沖!”公證處黨支部書記李秋潔放下電話,當即帶著黨員公證員小董和負責遺囑錄像的小李,拎著裝滿便攜式公證設備的箱子就往老人住處趕。辦理過程中,不僅把遺囑何時生效、日后咋變更、咋撤銷這些關鍵事兒一次性說清講透,還全程錄音錄像,確保每一個環節都合法合規。最后,當陳爺爺顫巍巍在公證書上按下紅手印時,渾濁的眼里泛起了淚花:“原以為這事兒比登天還難,沒想到你們黨員干部能跑到家里來辦,像我這年滿80周歲的辦遺囑還一分錢不收,真是比親人還貼心暖心!”
今年以來,朝陽市公證處專門設立了“黨員示范崗”,給老弱病殘孕這些特殊群體開辟了“綠色通道”,已接待300多位當事人,上門辦理公證47件,群眾滿意度達100%。
劍拔弩張時的“及時雨”
“我跟他沒完!”今年開春,龍城區某鎮的祝某紅著眼氣沖沖地闖進司法所,原來,鄰居蓋房占了他家半米地,兩家人從吵罵到差點動了手。接到司法所的上報信息,有著16年黨齡的朝陽市司法局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科負責人姜云麗抓起外套就往現場趕,在與當地司法所所長詳細了解情況后,他們一起把情緒激動的祝某拉到一旁:“老哥,咱先緩緩,為這點事傷了和氣不值當。”轉頭又找到對方:“遠親不如近鄰,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咱得往長遠看。”
隨后啟動的“四所一庭+N”聯動機制派上了用場,當地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帶著卷尺重新量地,村干部幫忙算補償,不到倆小時,兩家人握手言和。離開時,祝某握著姜云麗的手說:“多虧你們來得快,不然我真要犯錯誤了。”
今年以來,朝陽的黨員調解員牽頭化解鄰里糾紛、勞務矛盾等基層難題上千件,化解成功率較去年提升10%。
小評劇唱出百姓“身邊法”
“鄰里因路結新怨,有如麥芒對針尖,此前我已調三次,效果不佳顯難堪,再次登門不畏難,力爭止紛保平安……”朝陽縣木頭城子鎮西營子村的廣場上,法治評劇《鄰里之間》正唱到精彩處。創作者是老黨員卜顯仁。作為朝陽市法治文化輕騎兵骨干,他將戲臺變課堂,3年創作10余部法治作品,事跡被司法部專欄刊發。“黨員身份是最高榮譽,我要讓法治種子在鄉土扎根。”卜顯仁的話道出了普法工作者的心聲。
今年以來,朝陽市司法局聯動開展“黨建+普法”活動20余場,6萬余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傳折頁、法治冰箱貼走進千家萬戶,讓三燕大地處處聽得到法治聲音。
黨旗高揚映民心,服務深耕暖萬家。正如朝陽市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張亞東在黨員大會上說的:“咱們司法行政系統的每一名黨員,都是一面走在群眾身邊的黨旗,要讓老百姓在每一次的法律服務中都能感受到黨的溫暖,體會到法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