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松北區人民檢察院與哈爾濱市公安局松北區分局在太陽島地鐵站給來來往往的小朋友們開起了“禁毒知識小課堂”,桌上包裝花哨的“零食”“玩具”都是仿真毒品模型,一場別開生面的禁毒宣傳在這里熱鬧開場。
仿真毒品擺上臺
原來毒品會“變身”
“小朋友們看,這個長得像‘巧克力’的東西,其實是偽裝的毒品。”“這個彩色的‘小藥丸’,可不是糖果……”現場的仿真毒品模型擺了滿滿一桌:有偽裝成“奶茶包”“巧克力”的粉末狀毒品,有做成“小熊軟糖”“彩虹糖”樣子的片劑毒品,還有長得像“電子煙”的新型毒品。檢察官拿著模型挨個講解:“這些毒品就像‘壞妖怪’,會穿上‘零食的外衣’,但只要記住‘三不’——不隨便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不碰看起來奇怪的‘零食’‘玩具’、不確定的東西先問爸媽,就能躲開它們的陷阱。”小朋友們湊在桌邊,一邊好奇地看著模型,一邊跟著念檢察官教的“禁毒小口訣”。
互動問答送禮物
禁毒知識記心間
“如果看到有人在偷偷賣像‘奶茶’一樣的東西,應該怎么辦呀?”檢察官拋出問題,小朋友們立刻舉起小手回答。“要告訴爸爸媽媽!”“找警察叔叔!”回答得又快又準的小朋友,還收到了民警準備的“禁毒小禮包”——里面有印著禁毒知識的卡通宣傳單、筆記本和檢察官的安全叮囑卡片。
活動現場還設置了“禁毒知識轉盤”,轉到哪個問題,就回答對應的禁毒小知識。“毒品對身體有什么危害?”“遇到陌生人給的‘糖果’能要嗎?”小朋友們在玩游戲的同時,就把禁毒知識記進了心里。
帶著女兒來參加志愿活動的媽媽說:“平時在家也給孩子講過禁毒知識,但她們總覺得離自己很遠。今天看到這些仿真模型,聽檢察官和民警一講,孩子一下子就懂了,知道原來毒品可能就藏在‘零食’里,這樣的宣傳太有必要了。”
從“看”到“悟”
心里的“禁毒防線”更牢了
“我以前總覺得毒品要么是電視里那種包裝明顯的‘白粉’,要么藏在復雜的地方,自己接觸不到,今天才發現,它可能就裝在像零食的袋子里。”來當志愿者的初中生們說著剛學到的識毒要點:“民警叔叔說的‘三看’我記牢了——看包裝有沒有清晰的中文標識,看有沒有生產廠家和日期,看手感是不是和正常零食不一樣,比如剛才那個‘跳跳糖’模型,袋子薄得透光,還沒拆就聞到點怪味,以后一定得注意。”
警方提示:
1.陌生人給的零食、飲料千萬別碰,哪怕對方說“很好吃”;
2.別好奇嘗試“網紅零食”“新奇玩具”,不確定的先問家長;
3.如果看到有人賣奇怪的“小藥片”“粉末”,別靠近,馬上告訴大人;
4.記住:毒品是壞東西,碰了會傷害身體,我們要堅決對它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