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國際品牌贊助兒童走秀,是機不可失的“高端秀場”,還是精心策劃的侵權騙局?
日前,上海靜安警方成功偵破一起兒童走秀行業侵犯服務商標案。不法分子虛構品牌授權,公然打著“國際知名品牌少兒模特秀”旗號,非法牟利,涉案金額達200余萬元。
2024年4月,靜安警方接到轄區某集團公司報案,稱其代理的國際知名品牌商標在未經授權情況下,被擅自用于多場兒童模特走秀活動。其打著“國際知名品牌少兒模特秀”旗號,公開使用品牌標識,造成市場混淆,誤導消費者,嚴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侵害了品牌方的合法權益。
警方接報后迅速組成專案組開展偵查,很快鎖定了幕后“操盤手”——某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實際負責人李某。
經查,李某通過網絡社交平臺廣泛搜尋合作對象,先后聯系本市多家少兒形體培訓機構主動洽談合作,以“稀缺的國際知名品牌少兒走秀機會”為誘餌,并將其明確寫入商業合同條款中,以增強可信度,從而誘導培訓機構支付數千至數萬元不等的“品牌授權費”。
同時,李某利用公司及個人多個社交媒體平臺賬號,發布帶有知名品牌標識的“走秀活動”報名信息,營造與品牌方深度合作的假象。不少家長受此虛假宣傳吸引,直接向李某支付3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報名費,為孩子獲取走上“高端秀場”的機會。
隨后,李某自行或聯合其他傳媒公司,先后組織舉辦未經授權的“國際知名品牌少兒走秀”活動10余場。然而,其宣傳的“高端活動”實則場地簡陋,引發了家長和培訓機構的紛紛質疑。經警方進一步調查證實,李某從未取得任何相關品牌授權,其公司實為空殼企業,自成立起即用于實施商標侵權活動。
同時,警方通過大量走訪對比同類市場活動和培訓機構發現,普通兒童走秀活動收費普遍在1000至1500元之間,而李某打著“知名品牌”旗號舉辦的活動收費則要高出2至4倍。這一價格差異直接反映出消費者支付高額溢價,正是基于對“品牌授權”的錯誤信賴,由此形成完整的資金鏈證據閉環,印證了李某通過假冒服務商標誤導消費、非法牟利的犯罪本質。
近日,犯罪嫌疑人李某已被檢察機關依法提起公訴。
該案是靜安區首起進入公訴程序的假冒服務商標刑事案件,也是靜安警方深化警企協作機制的典型案例。
自2021年在全市率先成立“衛企”防風險經濟犯罪刑事法律風險防控聯盟(簡稱“衛企聯盟”)以來,靜安公安聯合法院、檢察院、市場監管等10余個職能部門,構建覆蓋20余家重點企業的聯防體系。去年6月起,“衛企聯盟”依托“藍鯨”護企工作站,進一步前置風險防控關口,提升企業抵御經濟犯罪侵害的能力,共同營造安全、穩定、可預期的市場環境。
截至目前,已累計破獲各類涉企經濟犯罪案件800余起,抓獲嫌疑人1700余名,涉案金額逾36.8億元,有效震懾了侵害企業權益的違法犯罪活動。該案的成功偵辦有力維護了商標權利人合法權益和區域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