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灑落,社區矯正對象劉某卸下無形的“枷鎖”,長長舒了一口氣。他凝視著手中的解矯通知書,那份由心而生的輕松與喜悅,遠非言語所能盡述。
此前,劉某因犯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被浙江省慶元縣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緩刑一年二個月,在慶元縣社區矯正機構接受社區矯正。而常常在浙江慶元和福建政和兩地奔波的他,陷入了兩難困境:一邊是必須嚴格遵守的社區矯正規定,不能擅自離開浙江慶元;另一邊是福建政和那家亟待他維系、卻因“距離”而效益銳減的企業。
為保證劉某在社矯期間不出現監管“盲區”,又能暢通他頻繁往返兩地的“綠色通道”,一場“破界”的司法協作悄然展開。
讓跨域監管從“紙上”落到“實地”
“這份《委托函》的格式還需要再完善,關鍵信息得標注得更清晰些。”政和縣檢察院的辦案室內,面對文書中不夠規范的表述和缺失的附件表格,檢察官沒有簡單放行,而是第一時間撥通慶元縣司法局的電話,鄭重提出口頭檢察建議。從委托事由的精準表述到附件清單的查漏補缺,政和縣檢察院對每一個細節都力求嚴絲合縫,讓跨省監管的“第一份約定”立得住、行得通。
在社區矯正管理局心理咨詢室,檢察官與社矯對象談心談話
沒有前車之鑒,劉某的情況能否執行異地監管?檢察官們馬不停蹄地仔細翻閱劉某的刑事判決書、慶元縣社區矯正機構提供的矯正檔案材料,將劉某過往的罪行、當下的悔悟、矯正期間的點滴表現,放在協作監管的“顯微鏡”下反復審視、綜合研判。最終,一份審慎而清晰的決定達成:劉某的社會危險性低,符合接受委托監管的基本條件。
“紙上”得來終覺淺。政和縣檢察院會同縣司法局前往劉某的企業,一邊實地查看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一邊調取營業執照、納稅申報表以及業務合同等材料。
政和縣檢察院、政和縣司法局會同慶元縣檢察院、慶元縣司法局召開社區矯正跨區域協作座談會
不僅如此,檢察官面對面詢問劉某本人,也傾聽公司核心管理人員的講述。這場扎實的“摸底”,進一步印證了劉某的訴求:每一次必要的跨省行程背后,都是企業生存運轉不可或缺的“生命線”。這也為最終的委托執行提供了最具說服力的注腳。
在“流動”中牢筑跨域協同社矯防線
閩浙邊界的委托監管接力棒,在日常點滴落實中穩穩傳遞。
翻開政和縣鐵山司法所為劉某量身定制的《個性化矯正方案》,手冊里密密麻麻標注著每周報告的時間節點、走訪企業的重點清單,既貼合劉某跑業務的實際需求,又將監管要求細化到日常。
檢察官走訪社矯對象,了解其近期情況
“上周的思想匯報里,他提到政和廠區新接了一筆訂單,得看看司法所是否跟進核實?!奔毿牡臋z察官隨即點開《福建省社區矯正一體化平臺》,屏幕上跳動的藍色軌跡線,清晰記錄著劉某往返慶元與政和的每一段行程,既不耽誤他跑業務,又時刻嚴守監管的底線,實現“放得開”與“管得住”的平衡。
精準監管的背后,是閩浙兩地四機關跨越邊界的常態化協同機制。一場場定期召開的聯席會議,成了破解跨省監管難題的“會診室”。
檢察官查閱社矯對象檔案,為社矯對象量身定制個性化矯正計劃
“浙江的報到頻率要求是每月兩次,福建是每半月一次,得統一標準才能不留空當?!薄耙唤▊€跨省監管微信群,有突發情況能實時對接?”圍繞兩省社區矯正實施細則差異、社區矯正系統信息無法共享以及監管階段如何進行溝通對接、協助核查等痛點,與會人員進行深入交流、探討。
如今,兩地監管標準逐步統一、信息互通渠道愈發暢通,線上平臺實時追蹤與線下會議深度協商的“雙軌模式”,正讓跨省社區矯正監管更精準、更高效,也更顯法治溫度。
用“協同溫度”托舉“社矯新生”
當閩浙兩地司法力量跨越山嶺緊密攜手,社矯監管的尺度里便有了剛柔相濟的暖光和煥新重生的脈動。
“多虧兩地檢察院和司法局的工作人員,感謝你們考慮到我經營企業的具體需要,為我外出經營提供了便利。”劉某又一次站在政和縣的廠房門口,看著員工們忙碌的身影,感慨萬千。“經過這段時間的社區矯正,我也意識到自己以前法律觀念淡薄,以后一定加強學習法律知識,好好經營企業,為社會多做貢獻?!?/p>
政和縣檢察院、政和縣司法局、慶元縣檢察院、慶元縣司法局共同召開跨省社區矯正工作形勢交流會
一年多的時間里,劉某不僅依法圓滿完成了社區矯正,更成功守住了兩地企業的脈搏,讓機器的轟鳴聲重新煥發生機,穩穩托住了員工們身后那一個個溫暖的家。
劉某的順利解矯,正是《浙閩邊界社區矯正工作跨區域協同監管實施意見(試行)》深入實踐結出的碩果。作為這一創新機制在政和落地的首位受益者,他的案例也生動詮釋了跨省協作的“政和樣板”。
政和縣檢察院聯合石屯司法所開展社區矯正日常檢察反饋會
社區矯正絕非止于靜守,跨域協同監管的故事還在繼續。政和縣檢察院將持續參與并著力推動閩浙兩省三市六縣協作機制的迭代升級,以機制創新“穿針引線”,在剛性監管中注入柔性關懷,實現法律效果、社會效果與經濟效果深度共振,讓法治的暖流在省際線上汩汩流淌,效能之花粲然綻放。(陳浩 葉威 柯淑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