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灣淺淺,隔不斷文化根脈;一脈綿延,系著那故土深情。漳浦縣“處八閩之極地,為閩粵之要沖”,是著名的臺胞祖籍地。這份跨越海峽的親情紐帶,不僅需要文化認同的滋養,更需要法治保障的護航。
福建省漳浦縣司法局主動擔當作為,以司法行政職能為紐帶,于2021年創新整合法律援助、人民調解、法治宣傳等資源,組建起一支總規模達496人的涉臺服務“蒲公英”普法隊伍。這支以司法行政人員為引領,廣泛吸納專業律師、多元調解員的法治生力軍,正通過構建全鏈條涉臺法律服務體系,為臺胞臺企在漳浦扎根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服務矩陣,打通融合脈絡
“婦女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不容侵犯……”7月8日,漳浦天福服務區迎來涉臺公共法律服務聯系點的正式落地。作為該聯系點設立后的首場活動,一場以“守護女性權益”為主題的普法行動就此展開,“蒲公英”普法志愿者為臺企女職工系統解讀法律援助制度與婦女權益保障法,將法治關懷精準傳遞到她們身邊。
“蒲公英”普法志愿者深入臺企開展以“守護女性權益”為主題的普法活動
該聯系點的設立,是對臺胞臺企法律服務需求的精準回應。而在普法活動之外,長效機制的建設也在同步推進——以天福服務區涉臺公共法律服務聯系點為支點,“巾幗楓橋調解工作室”與“蒲公英”普法驛站形成常態化服務矩陣,為臺胞臺企提供法治服務。
近年來,漳浦縣司法局持續織密涉臺法律服務網絡,在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設涉臺工作站,在縣臺聯、臺屬聯誼會、臺商聯誼會及基層司法所設聯絡點。這些站點串聯成網,為臺胞臺企化解糾紛、普法宣傳,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援助及公證服務,實現涉臺法律服務“全覆蓋”。
漳浦縣臺灣農民創業園的涉臺公共法律服務窗口早已落地生根
與此同時,漳浦縣臺灣農民創業園的涉臺法律窗口早已落地生根。如今,“涉臺法律窗口+工作站+聯絡點”的三級服務網絡已然成型,從法律咨詢到案件代理實現全鏈條覆蓋,切實打通臺胞臺企權益保護“最后一公里”。
精準普法,送上法治套餐
近幾年,漳浦縣“蒲公英”普法隊伍多次走進臺企,通過“法律講座+現場咨詢+法治體檢”的“三位一體”服務模式,為臺胞臺企量身打造法治營養套餐。
2024年5月24日,漳浦縣司法局聯合縣委臺辦、縣婦聯、古雷海關組成“蒲公英”普法宣講團,深入一家化妝品公司開展“法潤商企(臺企)護航發展”公共法律服務活動。“蒲公英”普法宣講團聚焦企業經營中的常見法律問題,特邀請專業律師作法律講座。當天,“蒲公英”普法志愿者逐一解答企業在知識產權保護中的困惑,現場互動氛圍熱烈。
“蒲公英”普法宣講團深入臺企,開展“法律講座+現場咨詢+法治體檢”三位一體服務
“這次活動既專業又實用,不僅讓我們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有了新思路,也讓我們感受到漳浦縣對臺企的關心和溫度。”該企業黃經理由衷贊嘆道。
除精準普法服務外,在縣司法局的精心組織下,漳浦縣“蒲公英”普法隊伍近兩年還推出“法治惠企三到位”組合拳,助力臺企復工復產。
“蒲公英”普法志愿者深入綏安工業區開展普法宣傳活動
其中,漳浦縣司法局通過“漳浦普法”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開展線上政策解讀,同時組織“一村一法律顧問”團隊進企業面對面宣講,實現惠企政策“普法到位”;在“春風行動”招聘會設立法律服務專區,“蒲公英”普法志愿者發放法治宣傳資料,提供就業維權咨詢,做到就業保障“送法到位”;從“蒲公英”普法隊伍中組建專業律師團,通過實地走訪、在線答疑等方式為臺企把脈經營風險,推動規范治企“合法到位”。
2023年以來,“蒲公英”普法志愿者共深入臺企開展普法活動26次,發放宣傳材料3000多份,解答法律問題21次,受眾500多人。
高效解憂,護航臺胞權益
“我這有個難題很緊急,你們能不能幫忙解決?”5月21日,臺屬陳女士的代理人到漳浦縣公證處求助。長期在大陸生活的陳女士需回臺灣駕車,但她的大陸駕駛證需經公證才能換領臺灣駕照。
“蒲公英”普法志愿者深入臺企開展普法活動
了解情況后,漳浦縣公證處“蒲公英”普法服務窗口當即啟動綠色通道,一邊安排志愿者與公證員聯動核驗證件,一邊緊急對接福建省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加急辦理,僅用5天就完成證件核驗與跨部門協調,順利出具公證書。
“為你們‘急群眾之所急’的服務態度點贊!”捧著這份及時送達的公證書,陳女士的代理人感激不已。這一高效服務,是“蒲公英”普法隊伍深度參與涉臺法律服務體系的生動縮影。
“蒲公英”普法隊聯合相關單位舉辦“巾幗勞模工匠大宣講”進企業宣傳活動
近年來,針對臺胞臺企實際需求,漳浦縣委臺辦牽頭,推動縣司法局、臺聯、律師協會等多方資源整合聯動,“蒲公英”普法隊伍全程參與其中,既為臺胞臺企提供司法確認、法律援助等一站式司法服務,又通過駐點聯絡、綠色通道實時響應需求,還協助推薦律師擔任臺資企業法律顧問,提供精準服務。
在涉臺糾紛化解領域,“蒲公英”普法隊伍更是活躍其中。他們積極參與臺商聯誼會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工作,將“巾幗楓橋調解室”的婚姻家庭糾紛化解經驗延伸至涉臺領域,協助建立涉臺糾紛信息共享機制,推動形成“預防——調解——維權”全流程閉環,將糾紛消弭于萌芽。(洪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