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聶書記任期滿就要回原單位,我們實在不舍,希望組織能讓他留任,繼續帶領我們在鄉村振興的路上奮斗?!睆V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東蘭縣人民法院派駐隘洞鎮同樂村第一書記聶宇明在駐村期滿之際,村民們寫下這份特殊的申請書——鮮紅的手印密密麻麻蓋滿紙頁,浸透著村民對他的依賴與信任。
帶領村民將“水毀地”變成“增收田”,流轉70多畝荒地建設種桑養蠶基地,在田間地頭設立“法治小攤”,讓法治觀念融入鄉村文明,帶來“法治清風”……他把村民的“急難愁盼”放在心上,用一樁樁、一件件實干實事,贏得了全村人的認可,被評為“2023—2024年度自治區優秀駐村第一書記”。
中等身材,小平頭,常穿一件橄欖綠外衣,聶宇明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踏實穩重。2023年初剛到同樂村,他就帶著“要為村民干實事”的念頭,用1個多月時間走遍全村——這個位于東蘭縣隘洞鎮西北部的石漠化大石山村,2018年雖已脫貧,但經濟來源仍以傳統種養和外出務工為主,產業發展的“短板”格外突出。
“投人力在這塊地上,不如到縣城打零工更賺錢。”調研中,一片因暴雨沖毀、閑置多年的30多畝“水毀地”,成了聶宇明的“心病”??伤岢龈脑煊媱潟r,不僅多數村民搖頭反對,連個別村干部都勸他,“那塊水毀地能種啥?就算能種下,長出來都費勁?!?/p>
地不能荒,村民的增收路更不能斷。聶宇明沒有放棄,一邊反復給村民算“收益賬”,一邊向后援單位匯報,爭取到產業幫扶資金10萬元。他牽頭采取“村集體+后援幫扶”模式,先逐戶登記土地信息,召集70多戶涉地村民到現場丈量確認、簽字畫押,進行土地流轉,隨后帶著駐村隊員和村民一起梳理河道、砌擋水墻、清理碎石垃圾?!霸谛÷檿浀膸酉?,大伙用3個多月時間,把沒人要的‘水毀地’改造成規整的果蔬種植基地?!睒反妩h支書韋禮豪回憶改造經歷時感慨道。
果蔬種植基地惠及同樂屯、六京屯、拉考屯、納友屯78戶332人,“水毀地”變成“增收田”。截至今年4月,基地農產品銷售額達16萬元,舉辦14場種植、栽培、育苗和培土等培訓,培訓村民432人,有效解決了同樂村部分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以及農業技術培訓難題,使幫扶戶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如今在基地打工,不僅能掙錢還能照顧家庭?!贝迕耥f鳳麗高興地告訴記者。
“只有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才能激活鄉村振興的‘動力源’。”聶宇明又把目光投向村里更多的閑置資源。他結合實際情況,與村“兩委”制定了村集體產業項目5年發展規劃,流轉納平上屯70多畝荒地建立種桑養蠶基地,推動全村的種養項目發展。他積極對接后援單位,爭取到東蘭縣統戰部援建的高標準蠶房,以及河池市人大辦公室提供的200畝桑苗,將閑置的雞舍改造為桑蠶養殖車間,形成“合作社+基地+合伙人+農戶”的運營模式。
桑養蠶基地項目惠及289戶,形成了“以點帶面、以社促農、以工補農”的新局面,讓同樂村的產業發展從“無”到“有”,再到“優”的轉變,鄉村振興的“動力源”徹底被激活。
“這份工作是聶書記介紹的,他是真心把村民的事當自己的事!”說起聶宇明,納平上屯村民周榮萬豎起大拇指。此前,周榮萬靠低保度日,聶宇明了解情況后,介紹他到村里的工程隊打工,如今每月能掙3000元至4000元,生活徹底有了起色。
這樣的“暖心賬”,聶宇明記了一本又一本。2023年6月持續高溫少雨,納造屯、納來屯等多個自然村水源枯竭,聶宇明連夜協調資金,租用運水罐車,與駐村工作隊員頭戴照明燈在夜色中將水罐車的水管接入蓄水池,共運送40余噸水,有效緩解65戶267人的用水難題。駐村以來,他聯系安裝了70盞太陽能路燈、為13人解決就業問題、幫助5名適齡兒童入學、指導23名生活困難的村民申請最低生活保障……在他的推動下,同樂村獲評河池市“庭院經濟”示范村,龍而屯成為市級庭院經濟示范點,福寧屯、廷母屯的人居環境煥然一新。
這份扎根一線的付出,讓聶宇明收獲了滿滿榮譽:東蘭縣年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先進個人、東蘭縣“優秀共產黨員”、自治區優秀駐村第一書記。
“這樣新時代的好干部不僅是村民的福氣,也是法院的驕傲?!睎|蘭縣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肖遠忠被這封沉甸甸的村民代表聯名申請書深深地觸動,全力支持聶宇明繼續駐村。
“既然村民需要我,那我就再干一屆!”聶宇明沒有猶豫,很快投入新一輪駐村工作。
作為法院派駐的駐村第一書記,他深知法治對鄉村振興的重要性,在田間地頭設立“法治小攤”,詳細講解土地糾紛、贍養矛盾、彩禮上限和婚俗規范等與村民生活生產息息相關的問題,讓法治觀念融入鄉村文明,為同樂村帶來“法治清風”。
“沒有躺平的青春,只有奔跑的歲月。擼起袖子加油干!”聶宇明在日記里寫下自我激勵的話語。那紙蓋滿紅手印的申請書,不僅是村民的期盼,更是他繼續前行的動力——在鄉村振興的路上,他還要帶著同樂村的村民,奔向更紅火的日子。
(廣西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