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坡區民警熱情給游客指路
夏夜山城,燈火璀璨。面對旺盛的夜間經濟和復雜的治安態勢,在為期4個月的“夏季治安打擊整治行動”中,重慶市公安局以“巡防處一體化”機制為核心,通過精細化布警、多元化聯動、智慧化支撐三大舉措,織密城市安全防護網。行動開展以來,全市夜間街面警情明顯下降,市民游客安全感顯著提升。
精準布防 警力動態覆蓋熱點區域
我市夜間經濟蓬勃發展,網紅城市魅力四射,夜間治安防控面臨新挑戰。對此,全市公安機關精準施策,動態布警。將警力科學投向80個商圈、180個夜經濟聚集地等人流密集區域,恪守“警力跟著警情走、跟著人流走”原則。
同時,公安機關緊密結合群眾夏季活動特點,優化勤務模式,將巡邏重心由白天向夜晚傾斜、平時向周末傾斜,顯著增強對江岸河畔、臨水公園等水域,以及娛樂場所聚集地、夜宵攤點聚集地等區域的巡邏防控密度。
行動期間,社會面巡邏防控等級全面提升。酒吧、KTV、美食街、夜市攤點等夜間活躍區域的巡邏時間延長至凌晨2點,嚴格踐行“夜市不散、警力不撤”的承諾。這種高密度、高頻次的顯性用警,有效震懾了違法犯罪,確保了夜間活動的安全有序。
多元聯動 群防群治筑牢平安基石
“警力有限、民力無窮”,我市公安機關深度整合社會資源,激發群防群治活力。在九龍坡區的背街小巷里,活躍著一支由社區黨員、退休職工、商戶代表組成的200人“義警”隊伍,這支特殊的“流動哨”協助民警開展巡邏防范、宣傳防盜反詐、關懷獨居老人等社區警務工作,成效顯著。截至今年8月,轄區盜竊警情同比下降35.7%,多起潛在沖突被化解在萌芽狀態。
全市層面,公安機關創新“巡區”管理模式:以“社區警務協作區”為單元劃分“巡區”,每個巡區配備不少于2名警力。同時,廣泛布建最小應急單位,依托學校、醫院等單位的保衛力量,確保突發事件“一點觸發、就近處置、梯次增援、全域聯動”。目前,中心城區已劃設260余個巡區,建設4500余個最小應急單位,推動形成聯勤聯動、多元共治的現代化治安防控格局。
智慧賦能 科技驅動防控精準高效
“數字化建設”驅動治安防控現代化。市公安局自主研發“巡防處一體化實戰應用綜合場景”平臺,將民警、輔警、群防群治等巡邏力量“全量上圖”,實現指揮調度一屏統覽、精準高效。平臺“智慧大腦”能根據歷史警情、時段、地點智能分析,自動生成風險“熱點地圖”,指導巡邏點線靈活調整,變被動應對為主動預防。
江北區公安分局打造“電子哨兵”多源視頻融合系統(整合高空鏡頭、鷹眼、社會資源鏡頭、無人機等),7月12日20時35分,在觀音橋商圈,一游客孩子走失,現場指揮部立即啟動“未成年人緊急尋查機制”,系統通過高清視頻智能匹配衣著特征,30秒鎖定位置,信息推送至終端,3分鐘后成功尋回。科技手段成為守護平安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從繁華商圈到煙火夜市,從靜謐社區到熱門景點,我市公安機關通過構建“巡防處一體化”機制,以精細布警強根基、多元聯動聚合力、智慧賦能增效能,將平安深深嵌入城市肌理,有力守護了山城夏夜的“煙火氣”,更增強了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安全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