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在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技術開發區,一輛輛滿載貨物的重型卡車正在忙碌穿梭。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交匯點,這里正全力建設“世界級陸港樞紐、現代化新興城區”。
在這片熱土上,守護平安的智慧警務體系同樣引人注目——2025年以來,鐵路港違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26.9%,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警務工作站累計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超500萬元,用“科技+服務”的雙重保障,為區域內5.4萬余家企業構筑起安全發展的堅實后盾。
“天地人”立體巡防
讓“油耗子”無處遁形
“婁警官,這感應燈裝得真及時!”貨車司機老張在警務站門口向民警婁德煥豎起大拇指。這個看似普通的照明裝置,背后卻是一場智慧警務與犯罪分子的較量。
“鐵路港每日進出的大型貨車達1萬余臺次,但由于現有停車區域無法滿足大量貨車過夜需求,路邊停放的貨車便引來了一批盜油賊。”據婁德煥回憶,在年初有不少貨車司機因油箱被盜報警求助,他立即上報成都市公安局青白江區分局合成研判。
青白江區公安分局依托“天地人”智慧巡防模式,突出無人機等新技術在實戰中的應用,強化巡邏警力的精準出擊。當3名嫌疑人再次作案時,被埋伏的警力當場抓獲,現場查獲改裝油泵、油囊等作案工具。
破案不是終點。警務站聯合企業研發的油箱感應燈系統,通過紅外感應自動亮燈并觸發警報,使盜油案件發生率大大降低。
“今年以來,我們將無人機、AI視頻分析等新技術列為平安建設的關鍵舉措,通過裝備不斷更新以及技法演練,有效支撐警務實戰。”成都市公安局青白江區分局祥福派出所民警黃典說道,鐵路港核心區域依托無人機巡航、天網、高空球等系統資源,創新“天地人”智慧巡防模式,將傳統巡邏模式升級為“無人機巡防+路面天網巡面+車輛人員巡線”的立體化巡防體系,大幅提升巡邏效率,確保警情早發現快處置。還以“情指行”一體化建設為依托,通過“智慧警務系統+網格化管理”的模式,構建“派出所-警務站-警務支點”的三級防控體系,不斷拓展延伸警務鏈,從警情處置、治安防控、應急處突等方面,逐步完善智慧安防措施和智慧勤務互補,強化港區預警和前端處置能力。
2025年以來,鐵路港違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26.9%,群眾滿意度達97.3%。通過重構巡防要素,再造警務流程,實現了從傳統巡邏向“數據驅動、智能協同”的新型巡防模式轉型。
護照快速辦理
跨國技術支援的加速度
“如果技術人員不能及時到位,公司將產生很大的損失,這可怎么辦啊?”今年5月,TCL光電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合智焦急萬分。受國際物流影響,公司在波蘭工廠的自動化生產線突發故障,而國內6名技術骨干因護照未辦妥被困成都。
經警務站的協調,6名技術人員用最短時間向出入境管理部門加急申請到了護照,當技術人員搭乘的航班起飛時,陳合智懸著的心終于放下:“這次警務站的加速度辦理護照,讓我們看到了成都公安的服務溫度。”
“去年8月,警務站民警接到兩名外籍人員報案稱,其所在公司的集裝箱被國內某物流公司非法占有。接警后,我們民警第一時間組織人員開展搜尋,經過長達6個多小時的耐心搜尋,最終將57個集裝箱全部找到。最后兩名外籍人員對民警的熱心專業高度稱贊。”成都市公安局青白江區分局祥福派出所所長駱永建回憶起當時的場景,驕傲不已。
在對成都國際鐵路港轄區企業一項滿意度調查中,98%的企業對公安服務表示“非常滿意”。一家世界500強企業負責人評價道:“有他們在身邊守護,我們感受到在‘家門口’的安心!”
陸港治理創新
法治護航“一帶一路”成都起點
成都國際鐵路港經開區目前已聯通全球156個城市,開行中歐班列(成渝)數量長期保持全國前列。而警務站護企實踐,正是“法治護航高水平開放”的微觀縮影。
“我們構建了‘黨建聯盟+法治聯盟’的雙輪驅動模式。”駱永建介紹,警務站黨小組與海關、法院等4個行政部門及6家企業黨支部建立黨建聯盟,同時依托“蓉歐+法律服務聯盟”,協同設立鐵路港法律服務中心,為區域內企業提供源頭調解、法務咨詢、國際仲裁等服務。
2025年以來,青白江區公安分局圍繞匯聚共治“最大合力”,創新警政協作方式,積極會同鐵路公安、海關緝私,以及班列輻射地區公安機關,建立寬領域、多層次的跨區打擊整治聯勤聯動機制,針對班列執法、港區服務等難點問題,開展聯合行動110余次,處置群體性事件20余起,查獲違禁物品10余批次。
從警務站點的全域布局到跨區域協作的機制創新,從警企聯動的精準服務到科技賦能的智慧防控,青白江區公安分局以“陸港警務”模式為筆,勾勒出平安建設與經濟發展同頻共振的生動圖景。未來,這支隊伍將繼續深耕“陸港警務”實踐,為“一帶一路”建設貢獻更多公安智慧與力量。(四川法治報全媒體記者 李欣璐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