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日6.8級地震發生以來,拉孜縣人民法院聞令而動,全體干警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為信念,火速投身災后重建一線。從轉移安置到司法服務,從志愿服務到法治護航,以法徽之光點亮災后“重生”之路,為災區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筑牢司法屏障。
先鋒引領,全員沖鋒筑堡壘
院長靠前指揮,筑牢一線“主心骨”。地震發生后,黨組書記、院長程東旭第一時間奔赴聯系鄉,帶隊排查橋梁、水庫、民房等要害部位,5小時內轉移安置群眾2000余人。在重建督導的數月間,他走遍10余個行政村,每日往返重建工地,行程超1萬公里,既緊盯房屋質量,又協調解決臨時安置、生活所需、心理疏導等民生難題,成為群眾災后新生活的“貼心人”。
精銳力量下沉,激活志愿“紅細胞”。抽調30名干警組建“堆諧天平”志愿服務隊,采取“班子成員領隊+干警分組”模式進駐重建區,2名干警專職參與縣重建辦及安置點工作。全院累計開展志愿服務80余次,400余人次干警化身“搬運工”“援建者”,肩扛建材、拆卸模具、協助澆筑,助力30余戶民房完成加固重建,筑牢“紅色堡壘”。
法治賦能,精準施策暖民心
綠色通道提速,糾紛化解“不隔夜”。建立涉災案件“快立快審快結快執”機制,1月份以來受理案件605件、審執結533件。針對因災引發的7起勞務、租賃等合同糾紛,平均2周內審結;5起司法確認申請2天內辦結,最大限度減輕災區群眾訴訟負擔,讓公平正義高效兌現。
助企紓困護航,筑牢重建“建材庫”。聚焦雅曲水泥廠等重點建材企業,開展“法律體檢”專項行動,法官深入企業排查合同管理、勞動用工等風險,向企業主提出建議7條,解答職工咨詢30余次,為企業安心生產“保駕護航”。
流動法庭普法,法治陽光“照工地”。依托車載流動法庭開展上門立案、上門調解、上門送達等200余次,開展“法治護航重建”宣講9場,通過以案釋法、發放資料、懸掛橫幅等形式,向施工人員和農牧民普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工傷保險條例》等法律法規,發放“法官名片”1000余張,引導群眾通過人民調解、綜治中心、民事訴訟等非訴、訴訟渠道依法化解矛盾,讓法治成為災后社會和諧的“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