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里有糾紛了怎么辦?遭遇惡意欠薪了去找誰?……在西藏,一座座標識醒目、運行高效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正悄然改變著群眾解決矛盾糾紛的方式。
有矛盾、有糾紛就到綜治中心。正成為西藏老百姓的共識。
回溯到2023年,那一年恰好是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60周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堅持發展“楓橋經驗”20周年。彼時,中央政法委下發系列文件,對綜治中心建設提出明確要求。
當年年底,自治區黨委就把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作為基層治理的核心工程、創新之舉強力推動。截至今年6月底,我區74個縣(區)綜治中心已實現規范化建設和實體化運行,逐步構建起“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現代化治理體系。
近日,記者深入基層一線,了解我區是如何以綜治中心為載體創新社會治理的,綜治中心又是如何實現矛盾糾紛“一站式”化解的。
為何能夠“一站式”?
日前,記者走進拉薩市城關區綜治中心,正好遇見唐先生等人向人民調解員旦增卓瑪表示感謝。
圖為城關區綜治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在辦公。(資料圖)
原來,唐先生等105名務工人員在拉薩市城關區從事城市亮化美化工作,與某城建公司存在勞務糾紛,涉及工資款項近140萬元,“我們與企業協商了很多次,總是沒有一個滿意的結果,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綜治中心求助?!?/p>
綜治中心登記受理后,調解員旦增卓瑪迅速聯系相關企業,梳理清楚矛盾焦點后,分別對雙方進行了多次溝通和勸解。考慮到案件涉及金額較大、人員較多,中心還專門邀請勞動仲裁和法律援助律師共同參與調解。
經過一周的努力,雙方最終達成和解協議,公司承諾分期支付拖欠工資。中心還建立了跟蹤回訪機制,確保調解結果落實到位。
“原本以為要跑好幾個部門,沒想到在綜治中心‘一站式’解決了!”唐先生開心地說,“這里的服務態度好,辦事效率高?!?/p>
為何能夠“一站式”?關鍵在整合資源。在綜治中心,公安、法院、檢察、司法、信訪、人社等部門一應俱全,實行合署式辦公、一體化調度、一站式服務。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公證、法律援助等多種方式,構建起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讓群眾訴求就地響應、矛盾糾紛及時化解。
當綜治中心成為矛盾糾紛“集散地”、多元解紛“橋頭堡”、社會治理“晴雨表”,“無論是法律咨詢、經濟糾紛,還是鄰里摩擦、隱患上報,群眾只需跑這一個地方,就能解決問題?!崩_市城關區綜治中心主任德吉卓瑪介紹,綜治中心正在讓平安西藏建設的底色更亮、群眾的獲得感更足。
如何精準“找對人”?
林芝市巴宜區綜治中心依托巴宜區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場地統籌而建。群眾接待受理區設有2個矛盾糾紛無差別受理登記窗口和婦聯、信訪、住建、人社、司法、法院6個常駐輪駐隨駐受理窗口,為來訪群眾現場解釋政策、安撫群眾情緒、向不同訴求群眾提供分流引導。
記者看到,大廳里司法局工作人員正在為一起經濟糾紛提供法律意見;人社局專員在核對農民工工資發放記錄;調解員正在調解一起因離婚財產分割引發的糾紛……各功能區布局合理,指示標識清晰醒目,各項工作有序開展,秩序井然而又溫馨。
找對了人,矛盾糾紛往往迎刃而解。
昌都市卡若區某小區曾因物業費收繳問題糾紛不斷,多次協商未果。隨著卡若區綜治中心的啟用,業主與物業公司的調解從一杯“甜茶”開始,法院、公安、信訪、住建等部門齊動員、耐心調解,最終促成和解協議并完成司法確認,圓滿化解了矛盾糾紛。
從“帶著怨氣來”到“懷揣和氣回”,正是社會治理更高效的生動注腳。
記者觀察發現,綜治中心就像是社會治理的“急診室”,專門“診治”各類矛盾糾紛和社會治理難題。當群眾帶著問題來到綜治中心,工作人員會根據矛盾性質進行精準分流,確保每個問題都能找到最合適的“主治醫生”。
“根據矛盾糾紛的科學梳理和群眾的不同訴求,我們整合咨詢服務、法律服務、勞動仲裁等功能,合理安排‘常駐+輪駐+隨駐’,選派‘全科醫生’入駐,把相關資源力量聚合到綜治中心,做到集約高效。”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副秘書長楊耿介紹,這種集約化的工作模式,既提高了辦事效率,又確保了服務質量。
如何調解“更高效”?
當矛盾糾紛涉及多個部門時,如何高效聯動化解?如何從源頭預防矛盾升級?當事人無法到場時,又該如何調解?
“針對群眾訴求,我們會先由專職調解員進行初步調解;復雜糾紛則啟動‘1+N’聯動調解,邀請相關職能部門參與?!睏罟⒄f,“這種模式改變了以往部門‘單打獨斗’的局面,通過‘中心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實現快速響應、協同處置。”
“以前部門各自為戰,現在‘吹哨報到’,效率翻倍?!辈际锌ㄈ魠^綜治中心主任官昌應感慨道。
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群眾不僅可以在綜治中心“面對面”調解,還能通過線上平臺“屏對屏”解紛。今年4月,拉薩市城關區綜治中心通過“多元調解”微信小程序,雙方視頻連線、舉證質證、達成協議,全程錄音錄像,高效便捷化解了一起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
圖為調解現場。(資料圖)
走進那曲市嘉黎縣綜治中心,巨大的電子屏實時顯示矛盾糾紛類型占比、網格事件處置率等數據。這里整合了“雪亮工程”、綜治信息平臺、網格員“隨手拍”小程序等多源信息,形成智能化的社會治理“一張網”。
“我們每天至少巡查兩次,發現問題就拍照上傳,能現場解決的就馬上處理,復雜問題則上報綜治中心協調?!本W格員次仁單達說。
“過去靠‘人海戰術’,現在靠‘數據跑路’?!睏罟⒔榻B,“通過大數據分析,綜治中心可提前發現風險隱患。例如,某區域盜竊案頻發,便增派巡邏力量;某小區投訴增多,則提前介入排查,真正實現‘未訴先辦’?!?/p>
如何確保“案結事了”?
“從登記到解決只用了7天,現場就完成司法確認,很快錢就到賬了。”剛拿到工傷賠償款的建筑工人王師傅滿意地說。此時,拉薩市城關區綜治中心大廳的電子顯示屏上,這起案件的進度條由“受理中”變成了“已辦結”。
圖為工作人員調解成功簽訂協議現場。(資料圖)
調解不是終點,兌現才是關鍵?!盀檎嬲龑崿F案結事了,綜治中心自矛盾糾紛受理伊始就實行全程跟蹤、全程督辦,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對調解成功的,我們會協助當事人申請司法確認,賦予調解協議強制執行力。”楊耿介紹,“對需要強制執行的案件,協調司法部門提供免費法律服務;對被執行人確無履行能力的案件,通過設立專項救助資金,給予申請人臨時救助?!?/p>
通過建立“調解+確認+執行+救助”的全鏈條保障機制,真正讓群眾感受到“調解有效力、協議有保障”。
智慧賦能更是讓矛盾糾紛化解全程可溯。走進我區任何一家綜治中心,都能看到科技給基層治理帶來的深刻變革:從受理登記、分類流轉、多元化解到結果反饋,各類矛盾糾紛統一編碼、準確錄入、有序分流,實現全程可追溯、可查詢,確?!凹芯幪枴⑹率驴刹樵儭?。
“不但可以在手機上查看受理調解的全部過程,最后還有專人回訪。這樣的服務讓人暖心!”剛經歷調解的李女士對“智慧調解”系統贊不絕口。
隨著社會治理現代化不斷推進,綜治中心這一“神經中樞”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用精細化的服務、智能化的手段、人性化的調解,守護著千家萬戶的平安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