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治護航新征程共筑平安青海新‘楓’景”海西行采訪組走進海西普法新媒體工作室,實地探訪,解鎖民族地區普法“流量密碼”。一進門,海西普法新媒體工作室的技術員熊博涵就熱情地上來:“你們來得正好,我們正在準備下午的普法短視頻錄制。”工作室里一派忙碌景象:綠幕區,主持人正在調試麥克風;剪輯臺前,編輯們專注地制作著最新一期的普法視頻。
“這個就是我們的‘法治直播間’,每周我們都會錄制幾期普法短視頻,發布在微信公眾號和抖音等平臺上。”熊博涵一邊調試設備,一邊拿著手機向記者展示手機后臺數據。8月的高原,陽光透過玻璃灑進海西普法新媒體工作室,攝像機、提詞器、演播系統在光影間折射出科技感,這里全然顛覆了采訪組對傳統普法宣傳的想象。
現場直擊:一個工作室的“法治變身記”
工作室的電子大屏上,正播放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有組織犯罪法》普法短視頻。海西州司法局法治宣傳教育科科長喻運光拿起短視頻創作臺本笑著說:“過去發傳單嗓子喊啞,現在拍條短視頻能覆蓋上萬群眾。”
在工作室,記者見證了一部普法短視頻制作的全過程:在綠幕區,律師身著藏族服飾,用漢語和藏語交替講解法律條文;剪輯區里,技術人員將采集的干部形象轉化為AI模擬人物。“這種創新形式既吸引了觀眾目光,又降低了視頻制作成本。”喻運光展示著“24小時AI律師”后臺——這個設置在微信公眾號菜單欄里的智能助手24小時在線,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服務。
矩陣打法:從“獨唱”到“交響樂”
“智慧普法,我們不是單打獨斗。”喻運光調出賬號矩陣圖:以工作室負責運營的“海西普法”微信公眾號、抖音號為主陣地,橫向多方聯動海西發布、海西融媒等州內主流媒體,縱向示范帶動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形成內容“中央廚房”,統一拍攝、制作普法視頻,聯動發布。逐步構建形成了多維度、深層次、全方位的網絡新媒體普法矩陣。
通過發布法治資訊、司法行政動態、普法短視頻等內容,以更加生動有趣的形式吸引粉絲,關注學習法律知識,有效延伸了法治宣傳的觸角。自2024年12月4日海西普法新媒體工作室正式運行以來,截至目前,“海西普法”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抖音號粉絲累計1.34萬,多篇文章、視頻閱讀瀏覽量突破8000+,成為群眾掌中的“法治寶典”。
資源整合: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其實,海西普法新媒體工作室只是一個引擎,為驅動普法工作向數字化、智能化、精準化轉型,在構建全媒體普法矩陣的基礎上,我們堅持‘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喻運光介紹。
所謂的“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其實是指,海西州積極爭取“法律九進”牽頭單位、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州律師協會等單位支持,充分發動政法干警、律師、普法宣講團成員、“法律明白人”、人民調解員等資源參與,適時借用省內、州內知名網紅等外部力量,分層分類建立線上普法宣講人才庫,暢通信息共享渠道,切實減輕基層普法創作壓力,為全面開展新媒體普法工作凝聚強大工作合力。
同時,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鼓勵支持社會各界人士提供普法宣傳創意和相關題材作品,充實平臺發布內容,積極構建全民參與的‘大普法’工作格局。
“目前,我們正在錄制一個‘法律九進’普法成果展示的系列短視頻,預計8月20日左右陸續發布,一共9期。”臨別時,喻運光告訴記者:“我們會把普法單位和服務群眾都請進直播間,說做法、談感受,視頻發布以后應該會很有人氣!”看著工作室工作人員忙碌的身影,采訪組真切感受到:在海西州,法治宣傳正在以更鮮活的方式飛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