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是一望無際、由一列列斷斷續續延伸的長條形土墩與凹地溝槽間隔分布的地貌組合,這里就是礦產資源富集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行委,轄區總面積約2.1萬平方公里,煤炭、鉛礦、鋅礦、金礦以及鋰礦、鉀鹽等10余種礦產,儲量居海西州首位。守護這片“聚寶盆”的安全與純凈,成為大柴旦行委公安局最艱巨的使命。
近日,“法治護航新征程共筑平安青海新‘楓’景”海西行采訪組記者跟隨民警深入礦山腹地,零距離體驗了他們以“3+X”工作法構筑的立體防線,見證了公安民警在極端環境下的忠誠與智慧。
“車巡+步巡”:聯動啃下“硬骨頭”
警車在崎嶇礦道上顛簸,大柴旦行委公安局環境資源和食品藥品犯罪偵查大隊副大隊長景朝鳳緊握方向盤,目光銳利地掃視兩側的山巒溝壑。“你看這地形,藏人藏設備太容易。以前環食藥偵部門單打獨斗,死角多。現在不一樣了!”他說的,正是大柴旦行委公安局黨組精準施策后建立的“環食藥偵+治安+派出所”深度融合的協同聯動工作機制。
警車行至一處陡峭溝槽,大柴旦行委公安局灘間山派出所所長曹磊和民警焦雄早已等候。“景隊,這片‘硬骨頭’交給我們!”焦雄利落地背起裝備。曹磊向記者解釋:“在交通便利區,用警車快速巡查。而在地形復雜、車輛難行區,得步巡。”
記者跟在巡查小組身后,深一腳淺一腳地攀爬。碎石滾動,沙塵撲面。焦雄用望遠鏡觀察巖壁:“步巡能更近距離觀察,及時發現違法線索和安全隱患,不留死角、不留盲區,一旦發現違法犯罪行為,景隊他們能迅速出擊,絕不姑息!”
在漫天黃沙中,他們的身影是移動的界碑。“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這不僅僅是口號,也是刻在骨子里的責任。”曹磊抹了把汗,眺望著遠方,“我們每天要巡查兩到三個礦區,需要七八個小時,出發前,我們會備好干糧,一年四季天天如此。”記者跟隨他們走了一個山頭,雙腿如同灌了鉛一樣。曹磊神情鄭重地說:“我們的職責就是守好發展和生態這兩條底線,為子孫后代留住這片‘綠水青山’,就是守護最大的‘金山銀山’。”
“天眼”俯瞰:科技穿透險峰
當我們氣喘吁吁地爬上一處相對平緩的高地,一陣嗡鳴聲由遠及近。抬頭望去,一架警用無人機正靈巧地從我們頭頂飛過,飛向遠處更為險峻的腹地。
“景隊,你們這‘天眼’來得真及時!”曹磊喊道。操控無人機的民警劉淞緊盯屏幕,屏幕上傳回的實時高清畫面,清晰地展現著無人機俯瞰下的溝壑縱橫。
“今年以來,我們以‘科技引領、精準防控、服務實戰’為思路。”景朝鳳介紹,“把信息化、科技化作為創新發展的大引擎。這地形,人腿走斷也難覆蓋,常規巡護太難。現在,我們向科技要警力!”劉淞邊操控邊說:“無人機機動性強、覆蓋面廣、速度快、視角獨特,能快速獲取大面積區域的影像資料。你看,能對礦山腹地整體俯瞰巡查,特別是一些難以到達的危險區域或隱蔽角落,無人機可以實現全方位監測。”他放大一處溝槽:“用圖像識別技術,能及時發現非法偷采盜采違法犯罪行為。有效彌補了地面巡邏不足。”無人機在藍天黃沙間穿梭,如同敏銳的鷹眼,將地面巡邏難以企及的隱秘角落盡收眼底。科技的力量,為這片土地織就了一張無形的天網。
多元化宣傳:全民共筑防線
離開崎嶇的山路,記者隨巡查小組來到礦企生活區,正巧趕上了一場普法宣傳活動。大柴旦行委公安局輔警常建雄指著宣傳展板上因非法采礦導致山體崩塌、環境污染的照片,說:“私挖濫采,毀的是咱自己的家園,斷的是子孫后代的生路啊!”
治安大隊輔警陳雨霏發放資料:“按‘多渠道、多方式、多載體、全覆蓋’的要求,我們線上線下發力!搞講座、擺展板、發資料,是‘線上+線下、警示+引導、政策+案例’立體宣傳!”
一名老牧民擠到前面,指著宣傳冊上查獲的涉案爆炸物圖片,激動地說:“警察同志,這個抓得好!978公斤爆炸物,那是要命的玩意兒!守著礦山,就得守規矩!”他的話引起一片共鳴。
“沒錯!”常建雄接過話茬,“保持嚴打高壓態勢!讓群眾入心入腦!提高知曉率參與度,發現可疑線索,隨時舉報!營造全民監督、全民打擊氛圍,增強保護自然資源法治觀念,才能切實維護礦山生態和資源安全,為高質量發展護航!”話音剛落,周圍便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
成果展示欄前,數字無聲訴說著艱辛:近年來,大柴旦行委公安局偵辦非法采礦案7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9人,查扣現金2462000元、黃金3817.2克(純度94%)、各類礦石291.17噸、各類機動車15臺、涉案爆炸物978.46公斤,查處轄區化工企業違法排放污染物案1起,行政拘留2人。每一組數字,都是烈日風沙中的跋涉,是險峰間的攀爬,是警民同心的銅墻鐵壁。
夕陽西下,將連綿的土墩和溝槽染成一片金黃。山腳下,巡查歸來的警車閃爍著警燈,駛向下一片需要守護的礦區。在這片資源與生態并重的熱土上,大柴旦行委公安局的“3+X”工作法——多警種協同聯動的“鐵腳板”,科技賦能的“千里眼”,全民參與的“順風耳”,加上雷霆出擊的“X”戰果,正構筑起一道守護礦產資源與綠水青山的鋼鐵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