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時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143團“中國蟠桃之鄉”的千畝桃園碩果累累,飽滿的蟠桃承載著果農致富的希望。隨著產業規模擴大和交易日益活躍,法律風險與糾紛隱患也逐漸顯現。為此,143團司法所將法治保障深度融入產業鏈各環節,構建從前端預防、中端化解到后端優化的全鏈條服務體系,為團場“甜蜜事業”注入法治動能。

精準普法“靶向施策”,給產業風險戴上“緊箍咒”
產業發展,法治先行。143團司法所系統梳理蟠桃產業全鏈條法律風險點,涵蓋土地流轉、種植管理、農資采購、勞務用工至果品購銷等環節,確保普法宣傳精準高效。
田間地頭、連隊院落、交易市場,處處都有普法課堂。司法所聯合“法律明白人”,以典型案例解讀《民法典》《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并發放普法手冊和規范合同范本?!耙郧百u水果不懂簽合同,現在司法所不僅講解要點,還提供規范樣本,條款一目了然!”蟠桃種植戶王某稱贊道。
普法對象覆蓋果農、合作社負責人、采購商及電商從業者。在用工高峰、銷售旺季等關鍵節點,司法所及時開展專項普法與風險預警,顯著提升了產業鏈各主體的風險防范能力,為產業發展筑牢“法治防火墻”。

調解“神速破局”,讓產業交易一路無憂
產業要發展,糾紛化解是關鍵。143團司法所堅持調解優先原則,開通涉農糾紛“綠色通道”,確保產業運行順暢無阻。
“多虧司法所調解,否則我這95箱蟠桃的損失就打了水漂!”果農陳某感慨道。
此前,烏魯木齊某水果經銷商以蟠桃腐爛為由,要求折價退還7000余元貨款。調解員依法指出:“蟠桃易腐,時隔半月主張貨損已超合理期限。”
經耐心協調,雙方達成折中方案:經銷商支付大部分貨款,果農承擔少量運輸損耗。
今年以來,司法所成功調處土地邊界、勞務報酬拖欠等糾紛47起,為職工群眾挽回經濟損失94.3萬元,有效維護了產業鏈秩序和鄉村穩定。

服務“超能續航”,為產業長遠“充電賦能”
為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143團司法所深化法治服務,通過主體培育與氛圍營造,厚植產業發展“法治沃土”。
司法所聯合團場法律顧問,為蟠桃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提供“法治體檢”,排查內部管理、合同簽訂等環節風險,并提出專業建議。“司法所的指導讓我們經營更規范、更有底氣!”某農場負責人表示。
此外,司法所將法治元素融入蟠桃文化,打造“桃園法圃”惠民品牌。借助“桃花節”“蟠桃節”等活動,在旅游區、林果大道設立法治宣傳點,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識,實現法治建設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
從精準普法到糾紛化解,再到深度服務,143團司法所以法治之力護航蟠桃產業,為團場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未來,司法所將繼續探索創新,以更高水平法治服務,助力這份“甜蜜事業”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