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為鑒知行止
張軍為北京二中師生講授開學法治第一課
人民法院審理的涉未成年人案件中蘊含著大量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有益經驗。如何用好這些典型案例,引導未成年人知行知止?《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審判工作的意見》對“加強未成年人權益司法保護”作出專門部署,如何抓好落實?9月5日下午,身兼北京市第二中學法治副校長的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軍第8次走進北京二中,為師生和家長們講授開學法治第一課。
9月5日,身兼北京市第二中學法治副校長的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軍第8次走進北京二中,為師生和家長們講授開學法治第一課。
課堂上,張軍結合涉未成年人案例,剖析案例背后反映的深層次問題,指出同理心缺乏、對規范的漠視、不正確的是非觀念、溝通表達不到位等,影響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圍繞如何引導未成年人規范自身行為,避免自己和他人受到傷害,張軍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授。
提升同理心。“所謂同理心,就是換位思考、推己及人。”案例反映的未成年人犯罪行為,無論是造成他人身體上還是精神上的傷害,包括“網絡開盒”“圍觀吃瓜”等,往往與缺乏同理心不無關系。張軍指出,同學們要多換位思考,行動之前想想對方的感受,如果自己不愿意承受就要立刻罷手。在網絡上,既不能做躲在鍵盤后面的施暴者,也不要做盲目從眾的跟帖者和評論者,保護他人,同時也保護自己。
敬畏規范。“依法治國、尊法守法,核心在于依規范做事。”案例反映出,不遵守規范可能給自己或他人帶來風險。張軍指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學們在學習、生活、成長中,在為人處世時必須遵守規范,從學生時代就養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習慣和意識,自覺維護規范、法律的尊嚴。
涵養正確價值觀念。“青少年處在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要正確區分善惡美丑。”案例反映的未成年人誤入歧途、坑騙他人或者相信“天上掉餡餅”,都與是非觀念缺失有關。張軍強調,同學們要涵養正氣,培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積極向上、向善、誠實守信為美,以為國家建設貢獻聰明才智為追求,爭當愛黨愛國、勤奮好學、全面發展的好少年。
學會溝通和表達。“擁有良好的溝通和表達能力,對未成年人健康成長至關重要。”案例反映的未成年人不良行為或受到侵害,往往緣起于與家長、老師之間的溝通不暢。張軍表示,同學們如果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困境,要勇于告訴家長、老師、親友。“一定要知道,你的身后還站著家人、老師、政府等可以提供支持的力量。”
只有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司法“六大保護”融合發力,才能共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張軍對科學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保護提出希望。學生欺凌違法犯罪行為時有發生。“校園外遇到欺凌學生造成傷害的行為,每一個成年人都應該上前制止,可以依法實施正當防衛。對未成年人的教育、保護是全社會、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北京二中師生代表和家長代表在現場聽課。
授課采取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的方式,北京二中師生代表和家長代表在現場聽課,各分會場學生通過教育系統直播平臺在線收看。授課前,張軍向學生代表贈送了法律圖書和法院文創產品。
授課前,張軍向學生代表贈送了法律圖書和法院文創產品。
北京高院黨組書記、院長寇昉,全國人大代表王爭、管文會,全國政協委員孟艷,最高法、教育部、司法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務院婦兒工委、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關工委相關部門負責人,北京市、東城區有關負責同志參加活動。
北京高院黨組書記、院長寇昉,全國人大代表王爭、管文會,全國政協委員孟艷,最高法、教育部、司法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務院婦兒工委、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關工委相關部門負責人,北京市、東城區有關負責同志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