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韻昭州,平安樂土。初秋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平樂縣,臺風過后,微雨織霧。茶江水波蕩漾,兩岸青山如黛,稻田微黃。
這幅歲月靜好的畫卷,并非偶然天成。
作為秦漢昭州故郡,平樂自古便鐫刻下“通江達海、法安天下”的文明印記。面對多縣區交界地理位置的復雜局面,平樂縣積極探索新時代“楓橋經驗”本土化實踐路徑,創新構建“三維協同”糾紛化解機制,通過培養“法律明白人”、綜治中心實體化運行、信訪法治化有效推進,破解基層矛盾糾紛化解難題,使得這片土地在新時代煥發出和諧有序的生機。
全縣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逐年提升,刑事治安警情連續下降。今年上半年,全縣調處各類矛盾糾紛成效顯著,實現“小事不出村(社區)、大事不出鄉(鎮)、矛盾不上交”的目標。
“法律明白人”扎根鄉土
在平樂縣,有一股扎根鄉土的力量格外引人注目——
他們深入田間地頭,用老百姓聽得懂的家鄉話普及法律知識;他們穿梭于村巷院落,在家長里短間化解鄰里糾紛,成為村民心中最信賴的“身邊法律顧問”。他們便是平樂縣精心培育的“法律明白人”。平樂鎮馬渭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方翠芬就是其中一員。自擔任“法律明白人”以來,她已幫助群眾化解矛盾糾紛20余起,排查潛在矛盾糾紛28起。
“我沒事經常在村里轉悠,被他們稱作‘閑事婆’,但正因為‘愛管閑事’,才能在第一時間掌握社情民意。”方翠芬快言快語告訴記者,在農村,大多矛盾糾紛都是因田間地頭的小事引起,事情雖小,如果不及時處理,就會引發重大矛盾糾紛。
馬渭村承包商黃某在完成回遷安置樓工程后,拖欠龍窩村木工老石的工資。多次索要無果,老石將黃某訴至法院,要求支付7000元勞務費及20000元違約金。
因無法聯系黃某,主辦法官將案件移交馬渭村委會人民調解委員會先行調解。方翠芬依托人熟、地熟、事熟的優勢,迅速找到黃某并組織雙方協商。黃某稱因工程款未結而無力支付,老石則表達了一家老小等錢急用的無奈。
方翠芬耐心傾聽雙方訴求,向黃某講解《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等法律法規及拖欠工資的后果,并主動與項目業主溝通協調。經多方努力,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黃某承諾在一個月內付清勞務費并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至此,這起可能升級的跨村矛盾糾紛得以解決。
方翠芬表示,及時調解不僅解決了實際問題,更促進了村民之間的理解與信任。
截至目前,全縣147個村(社區)已遴選出1789名“法律明白人”,實現每個村(社區)不少于5名“法律明白人”、不少于2名“法律明白人骨干”的培養目標。
他們通過日常走訪嘮家常、定期舉辦法治講座等形式,把法律知識送到千家萬戶,讓“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成為村民的行動自覺。
今年上半年,平樂縣“法律明白人”參與調解的糾紛案件成功率達98.8%,為鄉村和諧穩定筑牢根基。
綜治中心協同共治
“報告,平樂縣榕津億發新型建材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億發磚廠)與馮家祖墳糾紛今天已在鎮綜治中心達成調解協議。”
8月19日,張家鎮人大主席許鵬在電話中向縣綜治中心反饋這起矛盾糾紛的調解結果。這起持續數月的矛盾糾紛,在縣綜治中心牽頭、多部門聯合調解下得以圓滿化解。
此事源于2024年12月,億發磚廠在取土時造成馮家祖墳安全隱患,雙方發生激烈爭執。馮家多次聚集人員至磚廠及鎮政府,索要高額賠償及回填山體,后雖回填仍不滿意,調解陷入僵局。
今年5月,縣綜治中心聯合自然資源局、司法局、法院等多部門共同調解。經實地勘查,自然資源局對億發磚廠違規取土行為處罰8萬元;法院則向馮家說明其高額索賠缺乏法律依據,引導依法解決。在多部門的合力推動下,磚廠支付馮家8800元作為補償,雙方最終達成共識,這起棘手的糾紛得以圓滿化解。
該案例體現了綜治中心通過多部門協同、依法調解與尊重習俗相結合,解決基層復雜矛盾的成效。
近年來,平樂縣以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為突破口,創新推行“聯建陣地、聯動力量、聯優流程”工作法,將原本分散在各領域的治理資源有效整合,構建起“受理—研判—調處—督辦—反饋”全鏈條糾紛化解機制。
在陣地建設上,平樂縣將綜治中心與信訪接待大廳、矛盾調解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等陣地聯建共享,打造出面積超500平方米的標準化綜治中心。
在力量整合方面,該縣建立起“中心統籌、部門聯動、基層響應”的立體化機制,真正實現群眾“只跑一次、一次辦成”。
這一機制推動基層治理模式從過去的“單兵作戰”,向如今的“協同共治”深度轉變,成功實現矛盾糾紛“發現早、分流準、化解好”的治理目標。
截至今年8月,平樂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累計受理各類矛盾糾紛657件,成功化解530件,化解率達81%。這一組亮眼數據的背后,正是綜治中心作為基層治理“中樞站”,持續釋放“信息聚能、指令精準、協同高效”作用的生動體現。
信訪攻堅暖心化結
信訪工作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也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一環。
平樂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把信訪納入法治軌道,強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權威地位,以“一事一方案、一人一專班”為抓手,用心用情攻堅信訪積案,切實將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全力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2022年8月,橋亭鄉村民姚某因宅基地邊界糾紛,向平樂縣信訪局信訪,要求鄰居歸還土地并砌墻。在后續調解中,雙方因臺階占地及通行問題一直未解決矛盾糾紛,姚某遂持續信訪達半年。
橋亭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嚴格落實“一事一方案、一人一專班”機制,迅速成立由鄉黨委書記任組長的專項工作專班,開展多部門協作調解。
專班多次實地核查宅基地邊界,主動了解姚某“擔心臺階影響通行”的顧慮,并組織雙方協商預留寬度足夠通行的道路。司法所所長陳明云入戶溝通厘清訴求,村干部逐一答疑消除對立情緒,最終推動雙方簽訂調解協議,明確通道寬度等關鍵問題。姚某簽訂息訪承諾書,這起信訪積案得以化解。
近日回訪中,姚某對橋亭鄉黨委、政府由衷感謝道:“現在矛盾解決了,日子也舒心了!”
近年來,平樂縣針對復雜疑難信訪事項,明確包案領導、責任單位與協辦單位,確保每起案件都有專屬解決方案和工作團隊;積極發揮信訪工作聯席會議機制作用,推進信訪問題源頭治理三年攻堅工作,在減存量、控增量上持續發力。
今年以來,全縣信訪總量同比下降65.22%,信訪形勢持續向好。
法潤昭州千重錦,平安作筆繪新篇。如今,在昭州大地上,田間地頭的調解身影、綜治中心的燈火通明、信訪室里的促膝長談,正與青山流水、村巷炊煙融為一體,織就了一幅“法安天下平安快樂”的美好圖景。
(廣西法治日報)